1、【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门票多少钱?
演出名称:【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演出时间:2025.11.22 周六 19:45
演出场馆: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
2、【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门票怎么买票?
【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门票怎么买?目前国内较有影响的票务平台有大麦网,购票通,中购票务,娱乐票务,猫眼票务,摩天轮票务,中票在线,聚橙票务,淘票票,票牛票务,票星球等多达上百家,其中有一级票务代理平台,也有二级票务代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都可以买【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的门票。用户可对比多个平台,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购买。3、【上海】海上雅乐·独白—李佳琵琶音乐会暨刘德海、刘天华纪念活动【网上订票】演出介绍:
*请留意确认所购场次和票档,票品一经售出,恕不退换。
刘天华、刘德海,艺术之路上走出个性留下印记的两位先辈,他们深耕传统致力改革,推动了民族音乐在演奏、教育以及创作方面的专业化进程。
本场音乐会曲目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刘德海传统琵琶曲集》为演奏文本,此集是刘德海先生在传统领域博采众长、兼容并蓄之集大成,通过系统呈现此集,我们能够看到一位杰出艺术家在处理传承与发展这一命题时的审慎、思辨和创造力,其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
第二部分由作曲家沈葉和李佳分别选择了《空山鸟语》和《烛影摇红》改编成琵琶独奏曲,我们以各自的观察和体悟重读刘天华先生的人与乐,妙在其中。
刘天华、刘德海、沈葉和李佳,四个生命个体在本场音乐会中相遇,这一次,我们放下宏观的文化历史观,通过每个个体的独白去展现传统艺术在历史发展流变中的生动与鲜活。
音乐会曲目(以现场为准)
1. 大浪淘沙(华彦钧曲 刘德海演奏谱)
“每个音符充满阶级苦民族恨,这不属于他。贴近自然的诗意般的冲动,这才是阿炳的音乐。”——刘德海先生如是说。
因此,在我的心里,阿炳的音乐是洒脱、质朴且充满生气的!褪去繁复的形式,跳出抒情的裹挟,音乐归真返璞,审美空间反倒豁达。反思当代民乐创作,《大浪淘沙》的美学价值愈加显得难能可贵。
2. 塞上曲(源自平湖派吴梦飞传谱 刘德海演奏谱)
“端庄不俗,含而不露”,这既是刘德海先生对于《塞上曲》气韵的理解也是我所追求的艺术表达的理想境界,求之不易!对于演奏者,如何在适度与感染力之间平衡自如,《塞上曲》无疑是块试金石。
3. 瀛洲古调——文板八曲(崇明派代表作 樊伯炎、曹安和传谱 刘德海改编)
此版由刘德海先生精选文板八曲,包含“小月儿高”、“鱼儿戏水”、“雀欲回巢”、“蜻蜓点水”、“顽童”、“狮子滚绣球”、“寒鹊争梅”、“飞花点翠”,以春、夏、秋、冬四季排序,既保留崇明派小曲之生趣,又增添文人审美之情趣。我以为,小题精做、化繁入巧是演奏此套曲之关键所在。
4. 汉宫秋月(源自《瀛洲古调》 无锡派吴畹卿、曹安和传谱)
《汉宫秋月》是为数不多的我没有在课堂里与刘德海先生学习交流过的作品,而这恰恰引发了我想诠释这首作品的想法,动因源自先生早年演奏此曲的一段录音(由马可波罗唱片出版),扣人心弦,念念不忘。传统乙字调清亮动人,音符间的大量留白让左手有了充分描摹的空间,曲风文雅秀丽极尽江南之气。
5. 浔阳月夜(源自平湖派杨大钧、崇明派樊伯炎演奏谱 刘德海合编)
由“大同乐会”所创编的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传播甚广,追根溯源,琵琶独奏曲《浔阳月夜》却少人问津,究其原因,“雅”难做“俗”易工。《春江》更多追求听众的回报,《浔阳》则是一首自我陶醉的音诗。刘德海先生认为,一位成熟的演奏家更需要培育一种“无为”的艺术心境,而本曲恰是渐入“无为”之门的佳作。
6. 霸王卸甲(汪派李廷松演奏谱 刘德海新编)
《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是琵琶传统十三大套中的武曲姊妹篇,因题材相同,两者从结构、技法甚至是段落标题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此版新编的立意由“战争”转向“个人”,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基调上,凸显了项羽这一人物的悲剧性,使乐曲获得了更为鲜明的个性。“古”曲“新”弹,此版可谓范例。
7. 烛影摇红(刘天华曲 李佳改编)
烛影摇红,宋朝词牌名,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刘天华先生于1932年创作此曲,借词牌歌舞之名抒内心忧国之虑,因此乐曲虽有舞曲之形态却仍未跳脱刘先生音乐创作的主题——苦闷。原曲为二胡独奏,今改编此曲,着眼于舞曲音乐本身,以琵琶的语言在刘先生的音乐中求一份洒脱与畅快。
8. 空山鸟语(刘天华曲 沈葉改编)
自然而然,生动有趣。这八个字后面,有一个基于谨严,而终至旷达的过程。刘天华曾改编《十二文板》为《飞花点翠》,其中结构的调整和旋律的变化值得称道。如今,我得到李佳的帮助,一起琢磨刘氏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并改编给琵琶,也吸取了“活泼的改编”这种艺术观念。
空山,是人迹罕至的山林,有“空灵”的哲趣;鸟语,远及王维“人语”的典故,故而不是鸟叫的模拟,而是生灵的语言映在人的心灵中。同理,刘氏原曲中带有吴语腔调的音节,若化开去,痕迹在若有若无之间,才能自然而然,生动有趣。
刘德海:
刘德海(1937年8月13日-2020年4月11日),中国著名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原国乐系主任、国乐系教授,首批中国民族器乐博士生导师。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德海生于上海,自幼学习琵琶等多种民族乐器。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留校从事琵琶教学工作。1970年担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1972年,刘德海与吴祖强、王燕樵共同创作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1979年开始,他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三度合作,演出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并灌制了唱片。1981年,他还与柏林交响乐团成功合作,被称为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的中国民族音乐第一人,为我国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4年,刘德海调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他先后整理、改编了大量经典传统曲目,编写琵琶练习曲教材,同时创作了以“人生篇”、“田园篇”、“宗教篇”、“怀古篇”为代表的上百首新曲,出版了多本琵琶曲集,无论在题材、内容和技巧方面都标志着琵琶艺术的新发展。自80年代起,刘德海陆续发表了《鑿河篇》、《旅程篇》、《流派篇》、《一字篇》和《脑力操练篇》等代表性文章,其中提出的“金三角”理论,充分体现了其充满哲理智慧的琵琶思维。晚年出版文集《琴海游思》。与此同时,为寻求中国民族器乐的多样发展,他先后于1985年和1997年策划组建并指导了中国女子弹拨乐团(又名“五朵金花”)和中国少年弹拨乐团,乐团自成立起即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高度关注和赞誉。2002年,时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原器乐系)主任的刘德海发起了“1行动计划”,以保护民间音乐为出发点,以民间音乐走进学府为手段,以创建集表演、作曲、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民族民间音乐库”为目标,形成了民间与学府的有效结合。任教以来,他秉持“3+1”教学理念(即演奏、创作、理论和教学),培养了众多活跃在艺术舞台和教学一线的琵琶专业人才。
特邀作曲家:
沈葉
作曲家沈葉,1977年出生于无锡。他创作了合唱套曲、小提琴协奏曲、唢呐协奏曲、音诗—黄昏、民歌五首、镜中、秋江放棹、寒塘鹤影等作品。他的音乐被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Recherche,AsianArt,20 Jahrhundert Wien,Tokyo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台北室内合唱团,时代重奏团,以及吴巍,王之炅,Burwik,龚丽妮等音乐家带到不同地方。Accentus评价他是“中国当代音乐最具吸引力的代表之一,将中国文化融入他自己的音乐语言”;IRCAM-蓬皮杜中心评价他的作品:“非常精美、富于交互并充满迷人细节”;欧洲古典音乐奖主席Remy Franck评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令人沉醉入迷,沈葉用非常个人化的音乐语言,创作世界性的、这个时代的音乐”。
沈葉师从邓尔博、王建中、杨立青学作曲,随周士瑜学钢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钢琴系。他曾在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任教,在柏林艺术大学当访问学者,在巴黎IRCAM学电子音乐。从2004年开始,沈葉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目前他担任作曲和管弦乐法的教授。他的教学获得中国教育领域的最高奖——教育部国家教学成果奖。沈葉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各知名音乐学院、大学有丰富的讲学活动。他的研究,以及对他的音乐的研究出现在多种语言的主流刊物上。
沈葉是德国 “巴赫奖金”、中国全国交响乐评比第一名、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等数十个海内外奖项和荣誉的获得者。他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熊音乐出版社唯一的中国签约作曲家。中国唱片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等也出版了他的唱片。他的《旅行者的梦》选入1949-2019中国交响乐原创精粹,《纪念》选入1919-2019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
琵琶演奏
李佳:
李佳,江苏无锡人,文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1993年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曾先后师从钱铁军、周丽娟、张铁、殷荣珠、张祖培、杨惟、周韬。1999年放弃本院直升机会,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本科,跟随琵琶大师刘德海教授继续深造;2003年以全优成绩获学院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留校任教;2009年随刘德海先生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博士。
曾与多位知名作曲家合作,其中2002年在陈其钢先生的交响乐作品《蝶恋花》的首演中担任琵琶独奏,同时也为其电影配乐《金陵十三钗》演奏了主题音乐《秦淮景》。多次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出版了个人演奏专辑《十面埋伏》《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等。先后于2010年和2014年受邀为昆曲《怜香伴》和“天香版”《牡丹亭》的音乐配器并参与首演。2012年入选“CCTV我心中的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曾参加了包括法国presènces、英国BBC Proms、北京国际音乐节等重要音乐节,合作乐团有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德国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英国BBC威尔士国家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