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团4月25日在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中心的国家文化宫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杂技晚会,当天时值中老两国建交51周年纪念日,让此次活动更多了一层沟通、交流的意味。
“早就盼望着见到祖国亲人了。”曹俊芳是老挝中国商会的会员,她到老挝已经超过20年,目前在万象拥有多家诊所。不到19时,能够容纳1300人的文化宫大厅已经座无虚席。当地导游阿明告诉记者,本地居民晚间更习惯待在家里看电视或碟片,很少有人愿意出来。不过,来自中国最顶尖杂技团的演出,改变了他们的这一惯例。不少市民扶老携幼,举家赶至剧场,只为目睹来自中国的精湛传统技艺。记者注意到,一些当地华人观众还特意穿着旗袍和唐装而来。
20时整,伴随一曲壮怀激扬的乐曲,《汉宫飞燕――芭蕾对手顶》正式开启本场演出的大幕。女演员以足尖站立男演员肩、臂上翩翩起舞,让古典芭蕾艺术多出几分惊险,也让杂技“对手顶”技巧平添几分典雅,可谓中西合璧。场内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数次淹没了配乐的声音。接下来登场的《蝶恋花――集体转碟》融入了“头上单手顶转碟”等多个高难组合动作,“牌楼转碟造型”营造出的如诗如画意境让观众沉浸其中。为了活跃场内气氛,演出团特意穿插了一个滑稽节目,两位男演员穿梭观众席间,用气球为小朋友们编织出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满场欢呼雀跃的童音竟也惹得观众开心地鼓掌。
占塔拉是万象市某初中的一位语文老师,他曾到中国专门学习过一年的中文。据他介绍,目前很多中国人在老挝做生意,在老挝从事小商品销售的中国人就有6万人左右,仅万象就超过3万人,而老挝的总人口只有600万。他说,中国和老挝在文化上其实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举了个例子,以老挝国花占芭花命名的民歌《占芭花》就与中国的民歌《茉莉花》在曲韵上较接近。这次他领着近百名学生前来集体观看演出,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从中汲取到更多营养。
当年轻演员曹凯同时将多达8个小球舞动起来时,场内第一次沸腾了。广西籍华商张凤新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来叫好。“能在异乡看到如此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是太开心了!”杂技表演吸收了一些姊妹艺术形式,京剧中的俏花旦扮相、荷塘月色般的灯效,以及熟悉的中华民族器乐,甚至让一些年岁偏大的华侨落下眼泪。现在老挝经营超市的黄化生,已经5年没有回到国内了,他说,这场演出让他感觉和祖国的亲人不再遥远。
为了让尽可能多的观众看得懂,中国杂技团在编排节目上可没少下工夫。“既要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还要保证吸引当地观众并产生共鸣。”演出前,中国杂技团副团长孙力力在一天半时间里三次组织演员们彩排,给每位观众配发的节目单还用老挝语详细解释了每个节目的看点和来历。“谢谢中国朋友的绝活儿,希望你们能常来。”一个半小时的演出结束后,万象市民占塔拉连连感叹中国演员的高超技艺和表演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