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家胡蓉蓉追思会举行 执教芭蕾桃李芬芳
舞蹈艺术家胡蓉蓉(中)生前资料图,她正在指导学生练习芭蕾。??


  上海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育家、舞蹈编导胡蓉蓉于3月30日因病在沪去世,享年83岁。

  4月24日,胡蓉蓉追思会在沪举行,一众亲朋送别这位舞蹈大师。“执教芭蕾寒暑桃李芬芳,躬耕舞坛春秋德艺双馨”,艺术人文频道《名家时间》将于今天23时30分播出追忆胡蓉蓉特别节目。

  执著的舞者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胡蓉蓉就是家喻户晓的童星。在影片《压岁钱》中表演的踢踏舞片段,让她有了“中国秀兰??邓波儿”之称。对于舞蹈的着迷,最早是因为受到嫂子的影响。少时,她曾在俄罗斯人索科尔斯基创办的芭蕾学校中学习,17岁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个人芭蕾独舞晚会。

  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成立,胡蓉蓉成为副校长并带班授课,治学严厉。胡蓉蓉培养了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汪齐风、辛丽丽、杨新华、蔡一磊、陈雁等一批芭蕾人才,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中国舞蹈艺术杰出贡献舞蹈家”称号和上海文艺家荣誉奖。

  据第一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石钟琴回忆,胡老师对学生很严格,总是说“你走上了芭蕾这条道路,就要对此有所付出”。团里演出时,一听到胡老师来了,所有演员都非常紧张。“因为她的眼睛很厉害,你一点点小错的地方,一点点偷懒的地方,她都会看在眼睛里面。”

  著名芭蕾舞者蔡一磊记得,当时在舞校时,学生从窗口看到胡老师走进教室,“就开始发抖了。”从早上8时到12时,胡蓉蓉从来不坐着,“在她的眼中,不好就是不好,不会因为你多给她吃糖,她就说好了。”胡蓉蓉自己也曾跟学生说:“我可能不太讨人喜欢。”

  1964年,胡蓉蓉和上海市舞蹈学校的老师们将歌剧《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凌桂明介绍,胡蓉蓉没有正式当过编导,也没有学过编导,学生也没有接触过舞剧,但是她还是把《白毛女》排出来了,“真的很不容易”。

  芭蕾舞剧《白毛女》塑造了“喜儿”、“王大春”、“黄世仁”、“穆仁智”等生动形象,学生们认为,这都离不开胡蓉蓉的严厉和指导。

  “白毛女在神坛上一脚把黄世仁踢翻,胡老师就让我跟体操运动员学习,来一个翻跟头,还找了毯子功的老师来给我开小灶练习,后来这个动作的效果非常好。”扮演剧中王世仁一角的王国俊感慨道。

  芭蕾舞剧《白毛女》编剧之一、胡蓉蓉当年同事、芭蕾教育家林泱泱回忆:“第七场《山洞》中的转,就是我们从莫斯科国际舞蹈比赛的录像中搬下来的。在胡老师的训练下,实现了一个很大的突破。”

  1981年,胡蓉蓉又将《雷雨》改编成芭蕾舞剧。扮演四凤的汪齐风回忆,每一次排练,“胡老师都会一遍遍地做给你看”。而饰演周萍的杨新华回忆,“排练时,胡老师一句你演的不是周萍,是杨新华,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这部只有8个人物的舞蹈剧初次彩排,曹禺看后特别撰文“表示满意”。

  在亲朋好友、学生的眼中,胡蓉蓉乐观、坚强。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回忆,“胡老师做化疗时,还跟我开玩笑,‘丽丽,你的头发比我还少呢。”医生告知骨癌转移时,胡蓉蓉还把医生的话转述给(舞蹈家)汪齐风,“一般人听到,你已经不用再治疗了,都会受到很大打击,但她照样开会。”

  芭蕾舞演员蔡一磊回忆,最后一次看到胡老师,她还笑着,“临终前最后一次去,她已经不能进水了,我说‘你不要像以前给我们上课时候一样,四个小时不喝水呀。’她就笑了。”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3084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