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宝春《打金砖》剧照 |
本报讯 (记者 李峥)2月19日晚,京剧《柜中缘》《打金砖》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为李宝春此次赴沪的演出系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虽然已过六旬,但李宝春在《打金砖》中饰演的汉光武帝刘秀依然充满风采,不仅秀了余叔岩亲授李少春的一大段唱,更在太庙一场戏中连续表演吊毛、踹腿吊毛、摔僵尸、抢背及转体540度僵尸等扑跌技巧,引得观众喝彩不断。 “以前我祖父李桂春演出的时候,是连摔三个僵尸,后来我父亲李少春演这个戏,因为自己的武功好,所以改了个踹腿吊毛。他还跟我说,这个并不是固定的,你觉得能加什么,还可以再加。谭元寿60岁的时候演过这个戏,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也算是一种突破吧。 ”李宝春笑着说。
几天来,李宝春在上海大剧院的几场演出都颇具看点,吸引了许多业内业外的观众。《孙膑与庞涓》是一出新编戏,虽然有些观众表示剧情展开并不详尽,但由于故事耳熟能详,该剧在结构上的安排还是得到了大部分观众认可;《乌盆记》是一出老戏,但李宝春对身段、服装的改编,尤其是那一段水袖舞蹈创新得到了众口一词的称赞;《渭南之战》虽说有底本,但基本上仍属于现在的新编剧目,但该剧坚持使用传统京剧服装,无论是在剧情安排、台词念白还是音乐唱腔上,都带有十足的三国戏风格。此外,杨燕毅、孙正阳、田磊等内地京剧演员的加盟,也成为观剧亮点。
“这几出戏的整体风格有连贯性,不难看出是我们力图展现的‘品牌’。现在的台湾京剧,灭不了也旺不了。传承缺失是台湾京剧生态的一个问题,京剧人才严重不足,而且师资力量也很弱。这些年虽然有些进步,但传统戏基本上只有我一个在努力推动。 ”李宝春说。在他看来,两岸的京剧交流不能仅仅停留在你来我往的演出上,更应该互补优缺,进行深度合作。 “比如我们发展得比较好的文创,和大陆优异的师资力量,是不是可以互相借鉴交流?我一直觉得,如果不走合作之路,台湾的京剧是没有前途的。 ”李宝春说着,显得有些无奈,“但现在大陆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角儿越来越请不起了,演出费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图为李宝春、田磊合作《渭南之战》 沈家善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