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天昏昏,水黄黄,风怒号,浪涛狂,黎民泪添淮河涨,一泻万里长。”昨晚,一句闻声不见人的幕外音已经让坐于国家大剧院的京城观众感受到了浓厚的满蒙地方戏风情。来自吉林松原的满族新城戏《洪皓》以朴素清新的唱词、丰富多彩的唱腔、优美流畅的舞台造型、淋漓丰满的人物塑造和紧凑剧情震撼了当晚的观众。
满族新城戏《洪皓》曾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学会颁发的“金孔雀”和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该剧立足展示满蒙特色文化,以民族融合为主题,演绎了松原地区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剧中,侠骨柔肠、剑胆琴心的南宋使臣洪皓,被困松原冷山十五年依然矢志不渝,潜心传播中原文化,为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整出戏汲取了京剧的华丽大气,又将奔放、感性的民族性情糅加其中,其音乐唱腔、表演方式和人物身段等各个方面充分汲取了满族民间歌舞的精髓,华丽中不失奔放、唯美中显露粗犷,使民族特色得以最真实、最本色的释放。
满族“新城戏”是松原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形成于松原扶余。扶余是满族先祖圣地,有“新城”之称,故将此剧种取名“新城戏”。其声腔是以流传在扶余县民间的说唱“八角鼓”曲牌音乐为基础,并不断吸收满族民歌、太平鼓音乐和清宫舞乐逐渐发展而成。
(责任编辑:崔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