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春诠释“新老戏” 老为老新为新以老为新
《打金砖》??

《奇冤报》??


  台湾知名的民间京剧团体台北新剧团为人所知,不仅因为剧团由京剧名家李宝春挂帅,还因为剧团主打的“新老戏”概念:用新的方式演绎传统老戏,或是重新挖掘整理“罕见老戏”。而这些“新老戏”也将于2月16日起登陆以“两岸流芳”为主题的上海大剧院2012“京昆群英会”。昨天,台北新剧团制作人辜怀群在台北接受上海媒体专访,详解李宝春将为上海观众演出的四部 “新老戏”的“新老故事”。

  旧录音延长《打金砖》

  在此次“两岸流芳——京昆群英会”的演出节目单上,特别引人瞩目的就是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将从2月16日起四天连演四场戏,其中的京剧折子戏《打金砖》正是李宝春的父亲、文武全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的代表作。不过,辜怀群却向记者透露,李宝春在上海演出的是一个“以老为新”的特别版。

  原来,李少春临终前曾嘱咐李宝春,《打金砖》虽是其代表作,但其中的经典唱段“王离了”还有一个更古老的版本,那是他向余叔岩学来的,从未演出过,“虽然长得不得了,但其实唱得也很好。 ”辜怀群说,为了将这个版本传下去,李少春特别对着录音机唱了一遍,而这一珍贵的绝版录音也是在前两年才刚刚重新被李宝春找到,“的确很长,词也难背,排练时他有两三个月走路都在喃喃自语地背。 ”

  更绝的是,当年李少春演绎《打金砖》时,他扮演的汉光武帝刘秀最后从舞台的高处翻下舞台时在空中旋转了360度,但李宝春要挑战的是旋转540度的高难度动作。这也可能是李宝春最后一次演出这部戏,“上一次演是在五六年前,当时我们想做了录像以后就不要演了,但我知道他非常想演一出他父亲的戏,最后还是这么选了。 ”

  《渭南之战》艰难复活

  被李宝春捡回来的不仅有绝版录音,还有1950年代李少春排练过却始终未见天日的《渭南之战》。这部在京剧界传说已久的作品讲述了曹操与马超、韩遂在渭河之南决战,一度落败的曹操使用离间计最终取胜的故事。而这出戏的“复活”经历也是一波三折,更堪称李少春和李宝春父子跨越60年的“隔空传承”。

  据辜怀群介绍,这出戏当年排而未演,剧本也被尘封,无处可循,最后好不容易才在中国戏曲学院的图书馆翻出了残篇断章, “剧本找出来一大堆灰尘,结果一看:天哪,什么都没有!整个本子只有一些排练的方向和两段唱,形同没有,怎么成一出戏? ”

  于是,李宝春和辜怀群只得在北京四处寻觅对当年的排练有印象的老人,最终只找到了当年帮忙排练的老演员曹韵清和曾在学生时代看过表演的常贵祥,但两人能提供的资料也十分有限,“曹韵清老师已经80多岁了,没法再做示范。常贵祥老师在场边看过两次排练,只记得两个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动作,我们的资料就这么多了。 ”

  因此,即将在沪上“开打”的《渭南之战》可以说是李宝春涵盖这两段旧唱词和两个动作的新创作。而这出戏在去年底的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也收获好评,更有四个不同省市的京剧院院长“求戏若渴”,“三国的戏大家都爱看,而且里面文武都有,很适合一个京剧院排练,再加上这是一个传统戏,不需要新服装新布景,照样能演到让大家叫好。 ”

  《奇冤报》添舞蹈元素

  又名《乌盆记》的《奇冤报》也是一部传统老戏,但因为主角是一个寄身乌盆的冤魂,早期演出时,主角始终蒙着黑纱,连脸都看不清,“我小时候就最怕这个戏,后来李宝春也问我,为什么京剧的女鬼都那么漂亮,男鬼就一定要这么恐怖?”因此,李宝春版的《奇冤报》摘掉了黑纱,增加了甩水袖的身段,还从林怀民的云门舞集里借鉴创造了漂亮的“男鬼步”,“林怀民也有一个舞蹈是改编自《乌盆记》的,所以可以说是京剧学舞蹈,舞蹈学京剧。 ”

  而新编京剧史诗《孙膑与庞涓》则是李宝春和辜怀群共同创作的剧本,辜怀群笑言,因为不懂京剧演唱,她当初写出来的剧本几?让李宝春抓狂:按照剧本思路,李宝春可以站在台上整整独唱40分钟! “他说如果我在那里唱40分钟,不仅我垮了,观众也都走光了!”不过这个剧本中还是加入了很多现代观众喜欢的元素:“比如我喜欢读武侠小说,就放了很多武侠小说里的阵法进去,喜欢看武侠小说的人一看就懂得。 ”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95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