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8小镇迎来“三岁”庆典 对话音乐大师陈钢

  致力于开发和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和综合成长素质的角色体验中心星期8小镇,即将迎来3岁庆典。小镇将携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及著名音乐家陈钢夫妇,为沪上拥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提供同台献演的机会。音乐大师心中的童年、梦想和音乐是什么样的?

  年过古稀的陈钢谈到儿时梦想,眼中洋溢着孩童般的光彩。他说,小时候作文《我的志愿》是这样写的:“我不愿做大官,也不愿发大财,我想做个大文学家。 ”陈钢说,当时自己就读于一所教会学校,有一位看门的工人,学生们叫他长脚老何。陈钢总是去收发室找老何聊天,发现这位长辈虽然生活贫苦,但熟读《古文观止》,谈吐很有文化。长脚老何的经历触动了年幼的陈钢,促使他创作了第一篇小说《长脚归来兮》。后来因缘巧合,陈钢最终走上的是音乐这条路。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心底的那个梦想。现在他经常受邀为报纸和杂志撰写专栏,可谓“兼职”实现了儿时的文学梦想。

  陈钢在创作《梁祝》时还是个大四学生。怀揣文学梦的陈钢长大后被分到机要干校,因为视力不合格被退回,一位苏姓老师推荐他去文工团,自此陈钢才正式把学琴当一回事儿。后来,对作曲有兴趣的陈钢走进了上海音乐学院。 1959年,作曲系管弦组想创作一部大题材,讨论下来决定写《梁祝》。那时候,中国在交响乐上是空白的,“我觉得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需要有伟大的声音”,正因为这股子激情,最终成就了《梁祝》,而陈钢压根没有想过“出名”。在他看来,“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可能你明明是想走这扇门,结果跑去了那扇窗,命运就是这样”。

  音乐会中,星期8小镇会成就十名拥有音乐梦想的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其中也有一些喜欢音乐但没有条件学习,陈钢将给予他们指导。陈钢回忆说,匈牙利老师瓦拉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一个火柴盒放在手背上,火柴盒一掉下来,就得挨一个巴掌。但是,陈钢的父母很开明,并没有要求他成为一名音乐家。陈钢笑着说,小时候学琴就像玩儿,反而老师的压力比较大。他说,儿童就应该做儿童的事情,应该快乐地玩。陈钢很赞赏星期8小镇用让孩子享受“未来生活”乐园的方式,在玩中学习和成长。 “我们大学作曲系管星期天叫星期七,因为没有休息天。所以我当时很渴望有一个星期八。 ”他希望从周一至周五被老师管着、周末被父母管着的孩子,能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星期八”。陈钢说,回忆童年,首先要有童年。

(责任编辑:陈然)
  • 分享到: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39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