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让老百姓“摸得着” 公益演出将大增
晚报记者 李佳杰报道
晚报记者 李佳杰报道

  一座城市的文化大繁荣需要高素质的文化人口作为支持,让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够进剧院看一场戏,这是上海“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文化惠民的一个愿景。 “实惠要让市民看得见,更要摸得着。”市文广影视局副局长贝兆健对上海扩大公益演出受益面抱有了很大决心。

  每月至少20台公益演出

  记者从市文广局了解到,从今年起,本市设立公益性演出专项扶持资金,以鼓励剧场、剧团和演出经纪机构合力打造公益性演出定点剧场,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公益性演出品牌,并在部分标志性剧场开展营业性演出低价票试点。

  首批推出的10家定点剧场为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剧场、天蟾逸夫舞台、上海音乐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宛平剧院、艺海剧院、兰心大戏院和大宁剧院,每月将至少举办2场公益性演出。

  除了原有的“艺术课堂”、“东方市民音乐会”、“星期广播音乐会”、“星期戏曲广播会”等品牌外,还将有文化广场剧场的“剧艺堂”、天蟾逸夫舞台的“好戏大家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下午茶”、宛平剧院的“民星大舞台”、艺海剧院的“戏剧月月演”和大宁剧院的“大宁艺术源”等新创品牌。首批定点剧场的推出,意味着本市每月至少有20台公益性专场演出可供市民选择观赏。

  此外,同期推出的上海城市剧院、贺绿汀音乐厅等2家非定点剧场,每月将至少举行1场公益性演出。作为培养未成年人艺术修养的重要基地,上海木偶剧团仙乐斯演展厅和中福会马兰花剧场也将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定期举办公益性专场演出。

  低票价质量不打折

  一谈到公益性演出,观众特别是那些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爱好者往往有所顾虑,是否票价低了演出质量也会相应打些折扣?是否会有知名院团和演员参演?是否能演出整台大戏?

  面对这些问题,首批定点和非定点剧场以实际行动打消观众的顾虑。在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各剧场不仅坚持做到了公益性演出最高票价不超过80元,还特别关注了演出质量的提升,把高雅艺术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作为主要内容,既有多年来积淀的经典剧目和优秀剧(节)目,也有新创作的小戏新节目;既有名家名角儿的担纲演绎,也有优秀青年演员的精彩亮相;既有国内外知名院团的参演,也有民营院团的热情参与,几乎涵盖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儿童剧等各个艺术领域。

  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艺术讲座,也是有主题、有策划、成系列,而与热门商演相结合的艺术讲座,将为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提供帮助。

  提高剧场运营效率

  贝兆健表示,在扩大公益演出受益面过程中,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必须相结合。“我们要培养观众买票看戏的习惯,培养院团市场开拓的意识,建立公益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

  今年文广局就明确要求各剧场积极开展票务营销,确保演出现场有8成以上的上座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敦促了剧场和剧团在策划公益性演出的过程中,要真正地选择观众乐见的好戏、邀请观众喜爱的名家参加演出,提升剧目的可观赏性,确保公益演出不走过场,让剧场得益、剧团得益,更让老百姓得益。

  但是主管部门也意识到,当前演出运作成本越来越高、全国的商演票价普遍难以平抑等现实问题,因此将在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场、天蟾逸夫舞台等4家剧场开展营业性演出低价票试点,在部分营业性演出中保留至少5%不高于80元的低价票,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观赏到顶级院团和艺术家的精彩演出。

(责任编辑:崔延)
  • 分享到:
上搜狐微博 与明星对话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326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