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的“第二届巴洛克室内乐大师班活动周”之校长论坛于前天下午在沪举行。来自全国九大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出席了论坛,表达了对目前音乐教育现状的担忧。如何加强室内乐这一中国音乐教育的软肋,如何建立健全一支合格的室内乐学科师资队伍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
俄罗斯精英模式已过时
中国音乐教育和国外音乐教育的差距在哪里?1982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访华时曾一语道破:“中国音乐教育只重视培养独奏家,只盼培养出在所有比赛中获胜的世界明星,而忽视室内乐人才的培养。我觉得你们不应该再重复已经过时的俄罗斯模式了。”所谓俄罗斯模式就是强调培养优秀的个人独奏尖子而忽视集体演奏的音乐人才,忽视三人、四人乃至十五人的室内管弦乐队演奏。
“中国总是以获得国际大奖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方蕾告诉早报记者,近年来,很多国际比赛设立了室内乐项目的比赛,许多学生在个人独奏项目上能够炫技,再难的曲子都不在话下。但到了室内乐环节后,大多被刷下来,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就没有合作的概念,不懂如何聆听他人,也不懂如何与人配合。“10位中国独奏家分别炫技,可以把人家震得稀里哗啦,可10个人一起进入乐团,就完全融不进去了。”大提琴家王健在一次大师课上如此表示。
方蕾坦言,独奏家的道路很窄,能从国际比赛上脱颖而出,成为明星演奏家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许多在尖子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日后无法走上独奏家的职业道路。此外,室内乐是所有古典音乐、交响乐队演奏以及独奏家与乐队合作协奏曲的基础。在求学阶段没有或者说很少接触室内乐的训练,很难想象能成为出色的乐队队员和演奏家。
师资匮乏阻碍室内乐发展
我国西洋弦乐普及教育和室内乐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发展水平与拥有一套完整室内乐教育体系的欧美国家差距明显。
2005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设立了室内乐教研室,2009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设立室内乐学科,除了这两所音乐附中外,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天津音乐学院附中等学校的室内乐课程仍然时有时无。究其根本原因是“室内乐师资队伍匮乏”。拿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为例,全校93名教师中,新建立的室内乐学科专职教师只有1名,他将面临的是:全校9个年级、7大学科、34个专业的574名学生的全部室内乐教学任务。
为了加强室内乐的学科建设,方蕾介绍,该校重新整合教师架构,利用现有教师资源,重新聘用人才,如今共有专职教师4名,整合后的室内乐师资队伍总人数为19名。此外,上音附中还加大了在此方面的投入。在今年对室内乐学科经费的投入占全年教学总经费约10%,赶上了重点学科的投入。上音附中还于今年9月开始试行室内乐教育的学分制管理模式。这意味着,除了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课外,室内乐成为了第五门必修课。
方蕾认为,如果从附小开始他们就能够接触室内乐的课程,这样他们未来的出路就会被拓宽。
今年的巴洛克室内乐大师班活动周将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举行,古乐器室内乐大师公开课60场;巴洛克室内乐文化及演奏专题讲座20场;巴洛克主题音乐会6场;以教学法为主的国际化精品教学拓展5场;中国九大音乐学院附中校长论坛1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