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舞台剧《胡桃夹子》 演员转晕了观众眼花了
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现场图片 周斌
晚报记者 李佳杰 报道 现场图片 周斌

  昨天,为上海文化广场专门定制的原创舞台剧《胡桃夹子·海上梦》开始进入舞台合成阶段。记者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文化广场超级舞台,仅仅二十余分钟的彩排,就动用了三层蛋糕转台和喷水台数次,记者看花了眼不算,最“郁闷”的是频频失手的杂技演员,“平时我们都是在静止平稳的舞台上训练,今天一上了旋转升降台,大家就找不到方向了。”导演刘军向记者表示,对于这个超级舞台,演员们还需一段时间适应。

  中国元素世界造

  脱胎于柴可夫斯基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胡桃夹子·海上梦》将芭蕾、杂技、魔术、技巧和艺术体操融合进行再创作,其中融入了浓浓的中国元素。记者看到,舞台上大量使用了石库门、月门、中国亭、红绸等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装置道具。

  富有创意的踢踏舞空竹,将中国传统的杂技空竹技巧,与富有节奏感的踢踏舞融合编排,充满动感和趣味。芭蕾和空中吊绸的结合,将优雅和惊险融为一体。此外,皮条、中国结等中国杂技节目,在美国百老汇编舞大师丹尼尔·埃佐拉罗的精心编排下,展现出令观众目不暇接的视觉感受。

  导演刘军向记者表示,千万不能小瞧了舞台上任何一件装置道具,很多都是从境外引进的。比如首次在中国舞台上大规模使用的镜面幕,目前国内仅香港能够设计制作。镜面幕的作用是反射舞台上的场景,制造出有纵深感的画面,感觉像是在梦境里。因该幕布的材质非常特殊,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不能进入灰尘,一张幕布安装拆解四次就要被报废,使用成本相当高。“镜面幕会在冰雪场景里运用,当舞台上真实的雪花通过镜面幕的反射,观众会感觉自己置身一个真实的冰雪世界里。 ”刘军还特别透露,为制造漫天雪花的场面,除了天空中会有雪花飘下,演员的伞里也会飘雪,“其实是每个演员身上都背了一个小型的雪花机。 ”

  30秒舞台大挪移

  《胡桃夹子·海上梦》也是首部为文化广场量身定制的原创舞台剧。据《胡》剧执行制作人兼技术总监林雄介绍,早在尚未完工时,创制团队就在策划根据剧场大小、高度,转台、水台的设施,对剧目进行量身创作。较有特色的包括豪华邮轮、巨型旋转石库门、三层转台设计的蛋糕以及人塔圣诞树。该剧在设计时便有将“外景搬到室内”的创意,给观众以震撼的效果。国际邮轮长16米,高度7.5米;圣诞树高达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三个可以交叉变换的石库门也高达7.5米;三层蛋糕转台高达6.5米,在蛋糕的顶部还设计了高空柔术转台,无论是难度和惊险度都大大增强。除了舞台上的大装置外,为配合空中节目而特别设计的装置也颇为抢眼。 30多个吊点,4台卷扬机,最多可以让6名演员同时升空,可谓海陆空立体出击。

  彩排现场,剧组首次向记者展示了文化广场最先进的“舞台大挪移”系统。不同于一般剧院舞台只有局部可以升降,文化广场的舞台是可以整体升降且平移的。记者发现在舞台的下方有一个净高12米的装台空间,当舞台沉降到底下的工作平台后,可以通过轨道前后左右平移“藏匿”起来,与此同时,另一个搭好场景的舞台,则通过相反方向的轨道平移推出、上升。最令人惊叹的是,整个一次大挪移的过程,只需要30秒钟就能完成。记者在偌大的地下装台空间看到,不同功用的舞台有三个之多,都可以随意“大挪移”。

  导演刘军对此也大呼 “不敢相信”,“我们主创团队走遍了几乎全世界最好的剧院,都找不到这么先进的舞台。”她透露,从安全角度出发,目前彩排阶段舞台的旋转和升降都是 “减速”运行,“我们只用到了设计时速的55%,最主要是三层蛋糕转台,又是朝着不同方向旋转,演员都被转晕了。 ”不过,她还是表示在演员熟悉舞台之后,还是会逐渐提速,“当然转速越快,观众会觉得越好看。 ”

  服装也要玩“变脸”

  《胡桃夹子·海上梦》的服装设计师罗杰·科克拥有托尼奖最佳服装设计奖等多项世界奖项的光环,也是创作团队中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罗杰在《胡》剧服装的创作中可谓费尽心机,坚持不在同一件衣服上出现三种以上颜色的他,为找到合适的具有金属感光泽的面料,亲自从印度找来了样品。用这种印度面料制成的服装,颜色不多,却能在不同灯光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

  罗杰告诉记者,为配合剧情,他特别设计的一款会“变脸”的衣服,使红绸舞中的红色衣裙,犹如川剧的绝技变脸一般,瞬间变色,令人啧啧称奇。罗杰在服装设计中还有不少创新。为营造雪花场景中银装素裹的效果,他将光纤纤维织入面料,使服装表演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强;同样的手法也运用到了圣诞树的篇章,穿上发光服的演员让硕大的圣诞树顿时变得灵动而精致。

(责任编辑:陈然)

来源:购票通 阅读量:2840

微信服务号

×
点击更换
未注册过的手机号将自动创建购票通账号,且代表您已同意《购票通用户协议和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