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文化部艺术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的“全国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宣布首次来到上海,于9月3日至9月21日在沪举行。此次展演16台剧目,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和D6空间、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上海大剧院中陆续演出33场。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此次除了《恋爱的犀牛》,所有票价都统一到80元。
自1982年11月北京人艺的《绝对信号》上演以来,中国开始有了“小剧场话剧”这一全新的演剧形式。30年间,小剧场话剧在全国蓬勃兴起。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小剧场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活动的16台剧目是从45台申报剧目中遴选而出。作品来自全国各个话剧院团,也包括民间制作团体。
有意思的是,此次参演的16个剧目因为出品方的地域和体制上的不同,无论在题材还是风格上都可谓“大相径庭”。国家话剧院拿出了两台深受好评的当代经典作品《哥本哈根》和《恋爱的犀牛》,而北京人艺和上海话剧中心则不约而同推出了当代都市情感题材的温馨之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活性炭》,而上话带有实验探索性质的原创肢体剧《鲁镇往事》也参与了展演。国内两所戏剧学院中戏和上戏将分别演出莎剧《第十二夜》和原创剧《风铃》。
对于上海观众而言,北京之外话剧院团的演出并不多见,此次展演中有多个转企改制院团推出的作品,武汉人艺《男人心中的虹》、辽宁人艺《带陌生女人回家》、重庆市话剧团《大刺客》、宁夏话剧艺术公司的《计生专干》等,更多贴近群众,反映基层农村生活,在风格和内容上都和上海、北京的作品有所不同。此次展演中,有三分之一的剧目来自于民营剧团,但基本都来自于京沪两地,这也是两地小剧场戏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反映。《我是海鸥》、《寻找春柳社》、《嫁给经济适用男》、《如果我不是我》、《晚安,妈妈》等。既有外国经典名作移植改编剧目,也有关于现代都市青年生存状态的作品,题材十分宽泛。
据悉,此次所有演出的票价都统一为80元。参与承办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表示,之所以会推出如此低的票价,也是希望更多观众能参与话剧:“我希望戏剧能够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看一场戏能和喝一杯咖啡一样简单,那我们的戏剧会真正繁荣起来。”